三 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辯證統一
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辯證統一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第一,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分別屬于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不同層次和階段。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整體性過程,可以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和階段。這些不同的層次和階段環環相扣,構成了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邏輯運行圖景,如“保留存真—梳理探究—傳承弘揚—轉化改造—創新發展”等。其中,創造性轉化屬于轉化改造階段,創新性發展屬于創新發展階段。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邏輯體系中居于不同的位置,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是以不同層次和階段展現在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體之中,展現出層次鮮明的邏輯線條。相比較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處于較深層次和較高階段。比如,“貞操”和“孝順”等傳統文化所要求的行為方式,其合理精神在現代社會仍有價值,但在表述形式、踐行方式和評判標準等方面,卻都需要結合客觀實際進行轉化和發展。對于“貞操”和“孝順”等傳統文化,首先要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對刻板的“貞操”和無原則的“孝順”進行否定之否定。在此基礎上,才能提倡“貞操”時代化、鼓勵“孝順”原則化,對“貞操”和“孝順”等傳統文化進行創新性發展,防止在評價標準方面出現厚古薄今的現象。倘若對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分屬的層次和階段沒有理性認識,就必然會對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務沒有正確把握。
第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雖屬于同一個整體,但側重點存在差別。創造性轉化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本體,以轉化為內在要求,以創造性為基本特點,以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轉過來”為立足點,以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適應現代社會為目標導向。而創新性發展是建立在創造性轉化的基礎上,偏重于對創造性轉化的進一步提升。創新性發展以已經被創造性轉化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對象,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適應現實狀況“往前走”為主要要求,以創新為內生動力,致力于產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形態,成為貫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新文化體系的“樞紐”。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內涵和特點方面存在差異。創造性轉化沒有突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舊文化范圍,是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同質轉化,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體系深度融合,從文化認同方面發力推動現代社會發展。而創新性發展著眼于突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舊文化范圍,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內容和形式方面實現異質提升,確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不斷進入新文化范圍的過程中實現價值突破。因此,創新性發展在側重點方面明顯異于創造性轉化。
第三,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邏輯關聯。創造性轉化在時間維度上是“著眼過去”,在空間維度上是“中國之中國”,是文化自信一個很重要的體現。沒有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缺乏必要前提。創新性發展在時間維度上是“放眼未來”,在空間維度上是“世界之中國”,是文化擔當的一個重要體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互為依存的過程。沒有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就勢必難以打通“關鍵一公里”。一方面,創造性轉化是創新性發展的準備環節,不僅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系統整合構建,也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適應現實條件的重要發力點。只有確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與形式的現實性,反對盲目封閉固守,才能有效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穿透力和時代感召力,進而為創新性發展打牢基礎。沒有創造性轉化,就談不上創新性發展。另一方面,創新性發展是創造性轉化的接續要求,是創造性轉化向前推進的必然邏輯。也就是說,創新性發展是對創造性轉化的內在深化和外在延伸,是對創造性轉化的有機提升,體現了創造性轉化的未來取向。從完整意義上講,創新性發展是創造性轉化最終完成的標志。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共處于自洽的邏輯體系當中,具有嚴密的內在邏輯關聯,必須在總體視域下進行辯證審視,絕不能將兩者割裂開來。
深刻把握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基本內涵與辯證統一,既涉及理論層面的闡述,也關涉實踐層面的推進,是防止和糾正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出現錯誤傾向的必然要求,值得高度關注。當前,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深化推進,迫切要求我們對兩者的基本內涵以及兩者的辯證統一進行符合時代需要的系統辨析。我們只有以更加寬廣的文化視野、更加堅定的文化定力,深入審思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基本內涵與辯證統一,才能進一步提高對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認知程度,進而更加扎實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來源:《從傳統到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