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驗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態度經歷了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從一開始對傳統文化的排斥到逐步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實價值,再到批判地剔除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吸收其精華。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既有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堅持,也有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辯證分析,從被動到主動,結合中國革命在不同階段的要求,積極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并且,黨注重以這種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來解決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領導人民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第一次飛躍,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領導人民取得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政治基礎?;仡櫺旅裰髦髁x革命時期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與探索,把握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而進行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奮斗歷程,我們能從其中汲取經驗,為我們更好繼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供歷史性借鑒。
1. 堅持深刻把握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蘊含著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價值追求、哲學審思等,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正因為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世代傳承,中華文化才能繁衍生息,即使是遭遇外來文化的入侵,也依舊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中國共產黨在成立初期由于受到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以及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科學分析,也忽視了中國的具體實際,從而導致黨在成立初期面臨著一些困境,未能找到適合中國革命的道路。共產黨人在實踐發展中逐步認識到,必須充分認識中國具體實際,必須重新審視中華傳統文化。由此,黨認識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中國革命的作用,并積極推動馬克思主義與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也正是因為兩者的結合,匯聚起民眾力量,使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進一步被認同、被運用、被信仰。因此,我們必須深刻把握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更好地將馬克思主義堅持好、發展好,才能將馬克思主義傳入受中華傳統文化浸染的中國民眾思想深處,更好地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
2. 堅持將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在某種程度上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勝利,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正是因為共產黨人科學分析中國的具體實際,認識到不能全盤否定中華傳統文化,需要剔除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并吸收其民主性精華,并有力地進行了這方面的探索與實踐,才創造出了適合中國大地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使中國革命獲得了新生,中國共產黨真正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支持,并得以領導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馬克思主義科學性與革命性作用的發揮提供了更現實的可能。一旦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分離,那么中國的革命必然招致失敗。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理論之“魂”與中華文化之“根”必須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實現和諧共生與創新發展,才能真正為中國革命注入生機與活力,才能匯聚起革命的動力。馬克思主義只有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才能為中國人民所認同和掌握,才能具有中國特色和中國氣派。
3. 堅持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實現良性互動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態度以及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是與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也正是因為共產黨人能夠科學分析社會發展的需要并及時做出有力的回應,中國革命的道路才得以走上正途,走上一條適合中國實際的革命道路。共產黨人走出唯蘇聯是尊的錯誤邏輯,轉而從包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內的中國大地上尋求答案,堅持科學分析不同階段的社會主要矛盾并作出科學回應,建立起不同階段包含不同對象的統一戰線,努力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去引領中國人民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而不懈斗爭,推動了中國革命不斷向前,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
4. 堅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現代性闡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想在西方文明不斷發展與輸出的時代生存下去,還必須革故鼎新,能夠與社會發展的潮流相結合,必須在民族性的繼承中彰顯時代性,以更先進的科學理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針對性的改造。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正是適應了這樣的要求,努力在彰顯時代性中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新發展,提出能夠為人民群眾所接受的理論體系與文化產品,才使得毛澤東思想成為指導中國革命的科學思想。同時,也正是共產黨人擅于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抽繹、生發出新的意涵,才使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永葆生機與活力,實現了現代化與民族化的融合,實現了對傳統文化的超越,探索出遭受屈辱壓制的民族如何推動民族文化發展的嶄新道路。
5.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學藝術創造、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首先要搞清楚為誰創作、為誰立言的問題,這是一個根本問題。”這關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價值旨向和創作導向。對新民主主義文化,毛澤東提出:“它應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農勞苦民眾服務,并逐漸成為他們的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得到傳承弘揚,就是因為共產黨人始終堅持人民立場,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始終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中國共產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同時將中華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熔鑄于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中,實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追求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共產黨人身上的有機融入。此外,人民性熔鑄于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進程中,使得黨領導的革命事業得到全國人民的參與和支持。
6. 堅持正確處理“民族性”與“世界性”關系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共產黨人立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站在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立場上探究中國社會的發展道路,探究中國的解放之路,提出了切合實際的“中國化”觀點。中國共產黨人始終關注民族性,從中華民族的生存與永續發展出發,又十分關注同時代的西方文化,注重從西方文化中借鑒優秀成分。共產黨人還積極創造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的文化,在《論新階段》中,針對一些人教條地對待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指出:“洋八股必須廢止,空洞抽象的調頭必須少唱,教條主義必須休息,而代之以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這表明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共產黨人就十分注重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世界文化接軌,更好地處理“民族性”與“世界性”的關系,從而推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為中國革命注入文化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