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結合新時代新征程中的使命任務,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大發展大繁榮,為文化強國建設夯實基礎,為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力量。特別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取得實效,彰顯中國共產黨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弘揚者,體現出傳承發展中華文化并助力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責任擔當。新時代黨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既有理論層面的建構,也有實踐層面的推進,不僅堅定了文化自信,而且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提供了文化基因。
一 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時代要求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論生成是我們不斷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當代價值的學理基礎,是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邏輯前提,也是推進傳統文化自身現代化并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夯實文化根基的應有之義。具體說來,這一理論生成是新時代對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守正創新的必然,是繼承發揚黨百余年來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優良傳統的必然,是適應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客觀現實的必然。
1. 黨對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守正創新的必然要求
馬克思從所在時代的經濟社會客觀狀況出發,高度重視文化的人學價值,認為文化的作用就是“培養社會的人的一切屬性”。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的時代方位中對馬克思文化觀的人學價值理念進行繼承發展。他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習近平總書記借鑒馬克思主義文化觀所強調的文化人學價值,創造性提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根和魂”與“精神命脈”。而且,馬克思認為,對待資產階級文化的理論方法“必須從它的本來意義上‘揚棄’它”。習近平總書記在批判繼承這一對待資產階級文化理論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出,“要堅持古為今用、以古鑒今,堅持有鑒別的對待、有揚棄的繼承……使之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務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可以看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強調以辯證批判的態度看待傳統文化,采取“辯證取舍”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相結合的方法處理傳統文化,辯證把握傳統文化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地位,最大限度發揮了傳統文化在以文化人時代任務中的功能,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觀中對待文化的方法。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民族文化只有堅持世界文化的發展方向才能在寬廣的理論視野中增強自身的生命力。他們指出:“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日益擴大的世界市場必然會帶來民族文化的世界性發展,使世界各國文化呈現出民族性和世界性在對立中走向統一的發展形態,在全世界范圍內構建文化命運共同體。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以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為根本指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世界發展提出了科學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當前,在全球化的推進過程中,文化多元化向文化全球化的過渡是不可避免的趨勢。而且,經濟全球化已經在事實上為世界文化融合鋪墊了道路。全球化既是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交往過程,也是世界各國文化交往的過程。前者早已成為既定事實,后者也在從可能走向現實。為順應和引領文化全球化的發展潮流,我們只有從推動文化全球化的戰略高度出發,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保持民族性的前提下向世界性發展,才能更加顯著地發揮傳統文化資源的強大效能和突出優勢,從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文化強國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文化資源保障。總之,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實現守正創新的內在要求,有力推進了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中國化發展。
2. 黨百余年重視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優良傳統
中國共產黨作為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政黨,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視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始終貫穿于黨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文化先進性的戰略支撐。回首黨的百年崢嶸歲月,我們黨之所以能贏得民心與其所重視和領導的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工作緊密相關。在推翻“三座大山”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實踐中,毛澤東指出:“清理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他強調了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民族發展的重要性,開啟了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開端。他所強調的辯證對待傳統文化的理論方法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價值定位,對新時代黨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理論的生成起到了潛移默化的理論塑造作用,成為新時代黨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理論的基本框架。
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在領導推進改革開放偉大社會革命的過程中高度重視發揮傳統文化資源的關鍵作用。他指出:“屬于文化領域的東西,一定要用馬克思主義對它們的思想內容和表現方法進行分析、鑒別和批判。”鄧小平在重視傳統文化資源的同時,著重強調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利用傳統文化資源的實踐路徑,為黨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基本遵循。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江澤民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淵源于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地位、現實價值以及時代特點進行了現實判斷,為新時代黨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理論的成熟和完善提供了經驗鋪墊和智慧支撐。黨的十六大以后,胡錦濤運用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不懈探索。進入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尊重歷史、關照現實和著眼未來的有機統一中,切實推動了新時代黨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理論的現實呈現。
3. 適應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客觀現實的必然選擇
新時代黨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論依據在于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客觀現實,系統回答了“為什么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怎樣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一系列與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緊密相關的問題,為當今中國確立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傳統文化向度提供了思想基礎和理論依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可以說,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中文化因素占據著重要地位,而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基,也必然受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運動規律的制約。可以說,立足于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客觀實際,才能準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規律與實踐導向,進而科學借鑒優秀傳統文化助力解決社會主要矛盾。概言之,新時代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運動的過程中順勢生成,其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實現超越的現實成果,而且為黨和人民在當前社會主要矛盾運動中正確認識和處理文化高質量發展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辯證關系提供實踐指引。
新時代黨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立足于新時代對傳統文化的客觀需要,既有著眼于世界文化發展格局的寬廣視野,又為新時代黨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供系統指引和根本遵循。進入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治國理政實踐中的現實應用,系統論述了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根本原則、基本思路和未來目標,結合文化強國戰略的深入推進,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論創造和實踐探索,推動形成了立足中國、放眼世界的新時代黨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理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在文化全球化向前推進的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憑借豐富性、發展性、實用性、倫理性等特性繼續成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文化資源,確保人民群眾在追求和實現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中始終挺起民族文化脊梁。
我國具有傳統文化資源豐富的突出文化優勢,傳統文化主體基數龐大,是當之無愧的傳統文化大國。但不容否認的是,我國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化利用方面還存在較為突出的短板。可以說,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文化事業發展過程中的基礎性資源,實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文化強國階段性目標必須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獲得文化資源支撐。因此,我國現在面臨著提高優秀傳統文化活化利用水平的時代課題。而且,這一明顯的傳統文化發展短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的發展不平衡性和不充分性也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形成原因。新時代黨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體現出高度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化利用,將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化利用置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運動當中,有力推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時代性發展。在新時代,我們只有對黨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邏輯理路進行系統梳理,樹立和踐行強烈的傳統文化自覺和傳統文化自信,才能確保我國在適應和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實踐中贏得戰略主動。 |